关键字:同济大学,郑庆华,大模型,人工智能,数据算力消耗,灾难性遗忘,逻辑推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
上海,2024年4月17日 —— 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教授发表了对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的深刻见解。郑庆华指出,尽管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巅峰代表,但其存在四大固有缺陷,亟需行业关注和解决。
郑庆华教授总结的大模型四大缺陷如下:
数据和算力消耗:大模型参数量巨大,导致训练数据规模和算力消耗巨大。
灾难性遗忘:新任务训练可能损害旧任务性能,难以记住处理过的数据或场景。
逻辑推理能力弱:大模型在处理需要逻辑、数值推理的复杂问题时表现不佳,缺乏“分而治之”的能力。
错误认知:大模型无法识别自身错误,也无法进行错误定位和修正。
此外,大会特别设立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专题论坛”,探讨了具身智能作为AI的下一个浪潮。具身智能,即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被看作是大模型实现的主战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策吾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刘挺均认为,具身智能在填补大模型与物理环境交互性方面的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此次大会汇集了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特别是大模型的局限性及具身智能的潜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