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贬值引发物价上涨,日本央行面临干预压力
关键字:日元贬值,物价上涨,日本央行,汇率干预,通胀,进口原材料,居民生活成本,日本政府,减税补贴,资本流出,美联储利率。
东京,2024年5月13日 —— 日元近期的大幅贬值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导致日本国内物价急剧上涨,民众生活成本增加。在大阪,超市中的白菜价格已经飙升至50多元人民币一颗,小葱达到20多元一把,芒果的价格更是高达100多元一个。这一现象促使日本央行可能出手干预汇率,以稳定物价和经济。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东京的演讲中提到,如果消费者物价预期上行,央行将提早调整利率。这表明日本央行可能会再次加息,以应对日元贬值带来的影响。日本政府担心持续的日元贬值将助长物价上涨,给民众生活和商业活动带来压力。
日元兑美元汇率在4月29日一度跌破160日元比1美元的关口,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截至5月10日,年内日元兑美元汇率已贬值约10.46%。同时,日本将有417种商品在5月份涨价,平均价格涨幅为31%,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作为一个依赖海外进口的国家,日元贬值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高涨,进而推高了物价水平,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居民和企业经济收入的改善带来通胀预期的上行,是本轮通胀得以持续的关键。
为应对蔬菜价格上涨,日本居民甚至开启了“种菜模式”。社交平台上有多位身在日本的博主分享了种菜经历,以应对菜价上涨。小商家也感受到了物价飞涨的压力,准备对产品进行涨价。
日本政府已经推出了减税、补贴措施,以缓解工资涨幅低于物价上涨造成的压力。日本央行也在几个月前出手干预汇率,取消了负利率政策,并在2022年进行了3次“日元买入型外汇干预”。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干预可能在短期内有效,但不会推动日元趋势反转,更多的是放缓日元贬值。日元持续贬值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保持较高利率,导致日元和美元之间产生高利差,引发资本流出日本。这种情况可能会延续到美联储降息。